导语:提起徐悲鸿,人们可能耳熟能详,但他的学生却不为人们所熟知,在他的学生中也有深爱着徐悲鸿的人,可惜终是一曲离歌人断肠,有情人难成眷属。在那个思想并不开放的年代,“师生恋”总会让人觉得有违常理。
世俗的枷锁,也令这两人最后难以走到一起,据徐悲鸿的妻子回忆,徐悲鸿的学生孙多慈是一个人品非常好的小姑娘,徐悲鸿去世后还曾为他披麻戴孝,可以说是现实的一对苦难恋人。
孙多慈是大家闺秀,出落得颇有艺术气质。在她17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作为旁听生,在南京中央大学的美术课上第一次见到了美术系主任徐悲鸿。如果说徐悲鸿画马是靠后天一遍又一遍的辛勤努力,那孙多慈便是另外一种人。
她是如此的年轻,她的画作用笔却非常老成,所描绘的事物可谓是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很显然,徐悲鸿也被这小姑娘第一次的作业所惊艳到了。毕竟这样一个冰雪聪明,惹人怜爱的学生并不多,只是一眼,徐悲鸿便打定主意要重点培养这位女学生。
对孙多慈来说,本来就对名满天下的徐悲鸿充满了崇敬之意,只是她向来喜欢安静,习惯一个人作画而已。突然有一天,徐悲鸿邀请她参观自己的画室,听到这个消息的孙多慈不禁喜从中来,羞涩的点了点头。
都说艺术家的内心是相通的,刚一看到徐悲鸿的画作,孙多慈便一下为之倾心,对艺术的敏感,使得这对师生在那么一瞬间,好像达到了古人说的心有灵犀一般。两人静静的对视一眼,便已知晓对方的心思。由于对艺术和命运的相似遭遇,两人灵魂上契合,经常一起出去写生,渐渐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1934年,徐悲鸿要去欧洲,参加一年的巡回画展。也正是这次离别,重新定义了两人的关系,只有真正的分开,才能真正弄明白对方在自己心中到底居于什么地位,相隔万水千山,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不完善的时候,两人时常保持着书信往来。
每个月他们最开心的事便是收到对方来信的时候,小别胜久处,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来日更好的相聚,只会令他们更加在乎对方,就这样两人之间渐渐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感觉。徐悲鸿回国后,第一时间就见了他的这位学生,也许他们也发现,对方眼里多了一丝不一样的情愫。这段禁忌的师生恋情也很快被一些小道消息曝光了出来。
徐悲鸿当时的妻子蒋碧薇也向徐悲鸿发难,同时指使他人对孙多慈人身攻击,要知道,在那个并不开放的时代,一句话足以杀死一个人。舆论的抨击,小人的谣言,这些把孙多慈逼到了一个绝境。经过理性的思考,孙多慈意识到自己是第三者,于是选择回乡任教。
孙多慈这一走,也把徐悲鸿的心彻底带走了。尽管再次分别,徐悲鸿却一直支持着小孙的创作,常常用自己的积蓄向小孙购画,目的是激励她不要放弃。其实就这段感情而言,无论是徐悲鸿还是孙多慈,他们都没有错,只是生在了不同的年纪,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娶。
徐悲鸿是小孙的初恋,也必然是一段难以忘记的回忆,更是她这一辈子都放不下的人,在绘画一途,徐悲鸿是孙多慈的老师,但在整个人生而言,两者却是知己,红颜。孙多慈后来在给徐悲鸿的信中夹了两颗红豆,没错是王维诗里的红豆,红豆相思,本是才子佳人,奈何生错了时代,倘若再过50年,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徐悲鸿把红豆镶进了戒指中,送给小孙,一个刻着慈,一个刻着悲,相思是最长情的告白。奈何造化弄人,最终两人也难逃世俗的禁锢,终是没有走到一起。
Visited 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