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无论是何人,只要活着,就要经受一撇一捺的考验。撇为舍(撇弃),捺为得(接纳)。舍多得少,则撇长捺短,是为“人”或称真人、圣人;得多舍少,形成“入”,与人相悖,不是人,则或鬼或魔,入地弃世,总之,不能久立于人间;得舍平衡,通常斤斤计较,是为“八”(发),或市井或商贾,也不算作人。因此,人生在世,最高境界是人,但世人往往舍人求入或求八,计较得失,结果误入歧途。也因此佛家求舍,道家求无为,其实都是在探索为人的真谛。但真人难求更难做,有心人(凡人)颇多。即使儒、释、道三家,圣人也只有那么一两个,其余皆为凡夫俗子。因此,圣人虽胜人,然却是剩人,是世间凤毛麟角的纯粹之人,故能与世长存。

 

道衍此次西游东访,历时五年有余。当他重回径山寺的时候,已然物是人非,他的掌寺恩师愚庵大师此时已经退休回了苏州海云院,新的径山寺住持是愚庵大师徒孙辈的宗泐。虽说论起来宗泐是道衍的晚辈,但他无论在岁数上还是名气上都大大超出道衍。论年岁,宗泐比道衍大十七岁(师叔级别的年龄);论名气,宗泐八岁出家,那时道衍还没出生,宗泐二十岁拜杭州净慈寺高僧笑隐大师为师,弟子以师显赫,因此已然小有名气,那时的道衍恐怕刚断奶;之后,宗泐又再接再励,连续拜了几位高僧为师,声名一时大振。宗泐不仅在佛教界大有名气,在文坛上也是一位大放光彩的人物,尤其是他的诗文和书法,更被誉为博远古雅、禅机渊味,是那个时代的宏秀之宗。

 

而道衍,只不过避实就虚走了一条捷径,从而捷足先登、后来居上而已。但这种捷足先登的取巧做法也引来不少人的侧目甚至是嫉妒恨。因此,当道衍再回到径山寺的时候,已然没有他的一席之地了,理由很简单:既然出游,自然不谋其政,而不谋其政自然就不设其位了。

 

道衍甚至不能在径山寺注册挂名,原因是自从朱元璋登基后,为了加强对僧众的管理,要求各地寺院的僧徒重新登记造册,而道衍出家在妙智庵,所以宗泐要求他去妙智庵的上院觉林寺登记注册。

 

道衍此次径直归来径山寺的目的,是因为他在南京时曾听说朝廷正要下发公文征召各地有名望的僧人前往南京作大法会,道衍自视是佛教界小有名气的僧人,又在名寺担任教职,那么征召他的行文一定会下发到径山寺。

 

如今宗泐绝口不提征召之事,反而注销了道衍在径山寺的僧籍,要他回觉林寺重新注册,他道衍不是一下子成了水上的浮萍,没根没落了吗?

 

更让道衍担忧的是,觉林寺属于天台宗,和径山寺的禅宗门派不同。想当年他离开妙智庵投师北禅寺,继而又投奔径山寺,当时只想着攀高枝投名师,并未顾及门派之嫌,现在再回觉林寺,不知道人家是否还接纳他?如果觉林寺不承认他的话,他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喽!

 

想到此,道衍不觉冷汗淋漓。

 

但心魔却不着急,他不无巴结地对宗泐说:“大师,听说朝廷正在征召当世佛学界精英名流,像大师这样佛学造诣颇深、又享誉文坛的当世一流双料人物,定能当之无愧地拿下头把交椅,我在此先恭贺您了!”

 

宗泐对道衍这番雅俗并存的赞誉颇感费解,当他勉强搞清意思后,不禁为自己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感到惭愧,在心里暗暗佩服道衍的“学识渊深” 。心下吃惊,但表面上他忙应酬道:“贫僧岂敢?共勉之!共勉之!”

 

心魔道:“大师当之无愧!何必过谦?嗨!我还勉什么勉呀?要说免的话,我恐怕连佛籍都难保喽!大师犹如天上的日月,小僧只是世间的萤火,萤火之光岂能同日月共辉?还望大师见怜小僧!”

 

宗泐见状,不无同情道:“还望道衍大师前途珍重!如果事出万一,尽可回本寺补办手续,毕竟大师曾是本寺的记室,我作为住持愿为大师竭尽全力!”

 

“多谢住持大师!我预祝大师一举扬名天下,也为咱径山寺增色添彩。就此告别!”

 

道衍离开径山寺,一路上心急如焚往觉林寺赶,并因鄙夷心魔,所以默默不语。

 

心魔并不计较,插科打诨道:`走那么快干嘛?你连和尚都要做不成了,还想着去南京应召?…… 唉,咱停下来歇一歇,好好聊聊?…… 不会吧?为这么点芝麻大僧官就红眼啦?你们出家人不是不贪图功名吗?…… 我劝过你多少次了,别去为朱元璋卖命,他不是个东西!…… 我把话放这儿,此次谁去谁将来倒霉!…… 怎么,你不再需要我替你参谋啦?你还太嫩!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你要是再不说话,我可就睡大觉了,一睡睡他个一千年!'

 

道衍终于开口了:`你这个人,小人也!卑鄙!你口口声声说淡泊名利,实则趋炎附势得紧!口是心非之辈!'

 

`咱小人,卑鄙,口是心非,都没错!但我没有趋炎附势!我那是在害他!你等着瞧吧,瞧他能猖狂多久?如果非要说我趋炎附势也可以,我那是为你留条后路!你想,你们俩冤冤相凑,都是人精,你现在跟他较劲能落什么好?况且你有大事要办,何必在乎一时得失呢?你要忍,忍过方方面面,忍受千难万难,方为人上之人!他现在正在强势,咱就示弱,这样既可以消除他对你的芥蒂,争取到他的一点怜悯;同时也少树一个敌人,少一些麻烦。万一你觉林寺登记不成,不是还得回来求他帮忙吗?这叫两全之计!'

 

`他既然现在注销了我的僧籍,难保他今后能帮忙!'

 

`这一点你尽可放心!他的目的不是将咱赶尽杀绝,人家也是大师级别的人物,只是因为你现在与他齐名,他不太舒服。等他应召成功后,你又因登记注册僧籍之事耽误了应召,你俩差距拉大,他也就不会再和你计较了。'

 

`你也承认应召之事非比寻常?成功则飞龙在天,不成则龙门无望,为何还要阻止我应召呢?'

 

`我不是阻止你,一来天命使然,该你命中注定多磨难,强求无用;二来枪打出头鸟,你以为他成了天下第一就是好事?命若不够硬,第一更要命!你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如何妥善处理觉林寺的事吧!'

 

道衍叹口气道:`我现在心乱如麻!你是知道我的,凡事不甘落后。现在既然已经知道,即使能在觉林寺注册入籍,也将错失赴南京作法会这样的千古难逢的盛事,我心里实实不甘啊!'

 

`不甘也得甘!退一万步说,就算你有机会去南京,你也不能去!你个愚(榆)木疙瘩脑袋,怎么就不开窍呢!你的明主不是朱元璋而是他儿子朱棣!与朱元璋有关的任何事我劝你最好都别做,否则后果自负!我可没读过什么大书,超出电视剧和小报范畴的一切事我一概不懂,别指望我会帮你收拾残局!我只知道你现在还需要继续蛰伏!'

 

道衍跋山涉水,来到觉林寺时已然心力交瘁。

 

觉林寺的住持僧倒很通融,看在道衍是佛教界名流的份上不但替他登记备案,还帮他将备案送至南京去争取诏文。但当诏文下发到觉林寺时,道衍却因为旅途疲惫和期盼的煎熬,已经病入膏肓了。

 

无奈,住持僧只好据实上奏,南京方面于是取消了对道衍的应召,这更使道衍病情加剧。

 

病塌中,心魔不免日日劝慰,道衍也不断感慨和唏嘘,臆语偶尔从大病失控的嘴里吐露出,在旁人看来,更觉他意乱神迷,病得不轻。

 

这场大病持续了一年多,好容易大病初愈,南京方面便传来了消息,宗泐大师应对称旨,出主南京的天界寺。

 

要知道,天界寺在当时明朝,号称天下第一寺,那么,宗泐便不言而喻地成为当时佛教界的官方领袖了。

 

一个是佛教界官方领袖,一个是刚刚恢复教籍的病僧,道衍自感天壤之别,他奋笔写道:五彩全彰欺众鸟,肯求燕伴离云表。斐然自喜不同群,何虑此身盈握小 …… 午出庭除幸相遇,烨烨光辉来又去。野田饱粟纵高飞,他年伫看栖琼树!

 

心魔看不大明白,但他读到最后一句时,却一拍大腿道:`好个[他年伫看栖琼树]!靠!你这秃驴,原来和道貌岸然的大魔头宋江如出一辙!他题的反诗[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脍炙人口,痛快淋漓啊!'

 

`哦?宋江何许人也?'

 

`宋江你都不知道?你以前不是认识张士诚府里那两个幕僚吗?就那施耐庵和罗贯中!噢!我明白了,他俩当时还没功夫写《水浒》,现在大概正在埋头苦写,大作也许还没问世。宋江,那可是他们笔下了不起的是非人物,他的志向和你差不多!'

 

`哦?宋江有何志向?'

 

`听着,他在诗里写道:[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快哉!快哉!'

 

`是吧?有仇必报!我猜,你跟施耐庵、罗贯中他们大概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学生,你的[他年伫看栖琼树]也很豪情满怀,只不过你比他们文明些,透着和尚的含蓄。但说归说,咱可不能总这么空想!你现在大病初愈,该做点实事了!'

 

`我能何为?觉林寺仅有我一席容身之地,并无半点可为之事也!'

 

`你在觉林寺是没有什么可做之事,人家能收容你已经是相当礼遇了,但咱不能就此被冷藏在这儿,咱要折腾折腾!上哪儿折腾去呢?…… 对!还找你恩师愚庵去!他不是在海云院吗?那也是个了不得的地方!'

 

`我去何为?'

 

`你还去傍(依附)他。我们打麻将管这叫傍家!因为他原本名声就响亮,又是如今官方认证的天下第一名僧宗泐的师祖,只有傍着他,宗泐发扬光大,咱们跟着沾光,宗泐发多大光,咱收多大效益,这叫水涨船高,不必咱亲自出马四处张扬…… '

 

`你不是让我等着瞧宗泐出事吗?'

 

`那也得十几年以后了,他现在正春风得意,咱以师叔身份正好借光借光借光!'

 

`此计甚妙!'

 

`妙可是妙,但你绝对不能再掺和朱元璋的事了!起码几年内不能掺和,咱有更大的事要做!咱得以云游四方为借口,熟悉各地地形,交通要塞,以及明碉暗堡。再运用你的丹青妙手,画成一幅幅锦绣河山图,为将来早作准备。啊!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抛开忧郁,忘掉那不如意,走出户外,让我们看云去!看—云—去!”

 

 

人,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无论是何人,只要活着,就要经受一撇一捺的考验。撇为舍(撇弃),捺为得(接纳)。舍多得少,则撇长捺短,是为“人”或称真人、圣人;得多舍少,形成“入”,与人相悖,不是人,则或鬼或魔,入地弃世,总之,不能久立于人间;得舍平衡,通常斤斤计较,是为“八”(发),或市井或商贾,也不算作人。因此,人生在世,最高境界是人,但世人往往舍人求入或求八,计较得失,结果误入歧途。也因此佛家求舍,道家求无为,其实都是在探索为人的真谛。但真人难求更难做,有心人(凡人)颇多。即使儒、释、道三家,圣人也只有那么一两个,其余皆为凡夫俗子。因此,圣人虽胜人,然却是剩人,是世间凤毛麟角的纯粹之人,故能与世长存。

 

道衍此次西游东访,历时五年有余。当他重回径山寺的时候,已然物是人非,他的掌寺恩师愚庵大师此时已经退休回了苏州海云院,新的径山寺住持是愚庵大师徒孙辈的宗泐。虽说论起来宗泐是道衍的晚辈,但他无论在岁数上还是名气上都大大超出道衍。论年岁,宗泐比道衍大十七岁(师叔级别的年龄);论名气,宗泐八岁出家,那时道衍还没出生,宗泐二十岁拜杭州净慈寺高僧笑隐大师为师,弟子以师显赫,因此已然小有名气,那时的道衍恐怕刚断奶;之后,宗泐又再接再励,连续拜了几位高僧为师,声名一时大振。宗泐不仅在佛教界大有名气,在文坛上也是一位大放光彩的人物,尤其是他的诗文和书法,更被誉为博远古雅、禅机渊味,是那个时代的宏秀之宗。

 

而道衍,只不过避实就虚走了一条捷径,从而捷足先登、后来居上而已。但这种捷足先登的取巧做法也引来不少人的侧目甚至是嫉妒恨。因此,当道衍再回到径山寺的时候,已然没有他的一席之地了,理由很简单:既然出游,自然不谋其政,而不谋其政自然就不设其位了。

 

道衍甚至不能在径山寺注册挂名,原因是自从朱元璋登基后,为了加强对僧众的管理,要求各地寺院的僧徒重新登记造册,而道衍出家在妙智庵,所以宗泐要求他去妙智庵的上院觉林寺登记注册。

 

道衍此次径直归来径山寺的目的,是因为他在南京时曾听说朝廷正要下发公文征召各地有名望的僧人前往南京作大法会,道衍自视是佛教界小有名气的僧人,又在名寺担任教职,那么征召他的行文一定会下发到径山寺。

 

如今宗泐绝口不提征召之事,反而注销了道衍在径山寺的僧籍,要他回觉林寺重新注册,他道衍不是一下子成了水上的浮萍,没根没落了吗?

 

更让道衍担忧的是,觉林寺属于天台宗,和径山寺的禅宗门派不同。想当年他离开妙智庵投师北禅寺,继而又投奔径山寺,当时只想着攀高枝投名师,并未顾及门派之嫌,现在再回觉林寺,不知道人家是否还接纳他?如果觉林寺不承认他的话,他可就竹篮打水一场空喽!

 

想到此,道衍不觉冷汗淋漓。

 

但心魔却不着急,他不无巴结地对宗泐说:“大师,听说朝廷正在征召当世佛学界精英名流,像大师这样佛学造诣颇深、又享誉文坛的当世一流双料人物,定能当之无愧地拿下头把交椅,我在此先恭贺您了!”

 

宗泐对道衍这番雅俗并存的赞誉颇感费解,当他勉强搞清意思后,不禁为自己的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感到惭愧,在心里暗暗佩服道衍的“学识渊深” 。心下吃惊,但表面上他忙应酬道:“贫僧岂敢?共勉之!共勉之!”

 

心魔道:“大师当之无愧!何必过谦?嗨!我还勉什么勉呀?要说免的话,我恐怕连佛籍都难保喽!大师犹如天上的日月,小僧只是世间的萤火,萤火之光岂能同日月共辉?还望大师见怜小僧!”

 

宗泐见状,不无同情道:“还望道衍大师前途珍重!如果事出万一,尽可回本寺补办手续,毕竟大师曾是本寺的记室,我作为住持愿为大师竭尽全力!”

 

“多谢住持大师!我预祝大师一举扬名天下,也为咱径山寺增色添彩。就此告别!”

 

道衍离开径山寺,一路上心急如焚往觉林寺赶,并因鄙夷心魔,所以默默不语。

 

心魔并不计较,插科打诨道:`走那么快干嘛?你连和尚都要做不成了,还想着去南京应召?…… 唉,咱停下来歇一歇,好好聊聊?…… 不会吧?为这么点芝麻大僧官就红眼啦?你们出家人不是不贪图功名吗?…… 我劝过你多少次了,别去为朱元璋卖命,他不是个东西!…… 我把话放这儿,此次谁去谁将来倒霉!…… 怎么,你不再需要我替你参谋啦?你还太嫩!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你要是再不说话,我可就睡大觉了,一睡睡他个一千年!'

 

道衍终于开口了:`你这个人,小人也!卑鄙!你口口声声说淡泊名利,实则趋炎附势得紧!口是心非之辈!'

 

`咱小人,卑鄙,口是心非,都没错!但我没有趋炎附势!我那是在害他!你等着瞧吧,瞧他能猖狂多久?如果非要说我趋炎附势也可以,我那是为你留条后路!你想,你们俩冤冤相凑,都是人精,你现在跟他较劲能落什么好?况且你有大事要办,何必在乎一时得失呢?你要忍,忍过方方面面,忍受千难万难,方为人上之人!他现在正在强势,咱就示弱,这样既可以消除他对你的芥蒂,争取到他的一点怜悯;同时也少树一个敌人,少一些麻烦。万一你觉林寺登记不成,不是还得回来求他帮忙吗?这叫两全之计!'

 

`他既然现在注销了我的僧籍,难保他今后能帮忙!'

 

`这一点你尽可放心!他的目的不是将咱赶尽杀绝,人家也是大师级别的人物,只是因为你现在与他齐名,他不太舒服。等他应召成功后,你又因登记注册僧籍之事耽误了应召,你俩差距拉大,他也就不会再和你计较了。'

 

`你也承认应召之事非比寻常?成功则飞龙在天,不成则龙门无望,为何还要阻止我应召呢?'

 

`我不是阻止你,一来天命使然,该你命中注定多磨难,强求无用;二来枪打出头鸟,你以为他成了天下第一就是好事?命若不够硬,第一更要命!你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如何妥善处理觉林寺的事吧!'

 

道衍叹口气道:`我现在心乱如麻!你是知道我的,凡事不甘落后。现在既然已经知道,即使能在觉林寺注册入籍,也将错失赴南京作法会这样的千古难逢的盛事,我心里实实不甘啊!'

 

`不甘也得甘!退一万步说,就算你有机会去南京,你也不能去!你个愚(榆)木疙瘩脑袋,怎么就不开窍呢!你的明主不是朱元璋而是他儿子朱棣!与朱元璋有关的任何事我劝你最好都别做,否则后果自负!我可没读过什么大书,超出电视剧和小报范畴的一切事我一概不懂,别指望我会帮你收拾残局!我只知道你现在还需要继续蛰伏!'

 

道衍跋山涉水,来到觉林寺时已然心力交瘁。

 

觉林寺的住持僧倒很通融,看在道衍是佛教界名流的份上不但替他登记备案,还帮他将备案送至南京去争取诏文。但当诏文下发到觉林寺时,道衍却因为旅途疲惫和期盼的煎熬,已经病入膏肓了。

 

无奈,住持僧只好据实上奏,南京方面于是取消了对道衍的应召,这更使道衍病情加剧。

 

病塌中,心魔不免日日劝慰,道衍也不断感慨和唏嘘,臆语偶尔从大病失控的嘴里吐露出,在旁人看来,更觉他意乱神迷,病得不轻。

 

这场大病持续了一年多,好容易大病初愈,南京方面便传来了消息,宗泐大师应对称旨,出主南京的天界寺。

 

要知道,天界寺在当时明朝,号称天下第一寺,那么,宗泐便不言而喻地成为当时佛教界的官方领袖了。

 

一个是佛教界官方领袖,一个是刚刚恢复教籍的病僧,道衍自感天壤之别,他奋笔写道:五彩全彰欺众鸟,肯求燕伴离云表。斐然自喜不同群,何虑此身盈握小 …… 午出庭除幸相遇,烨烨光辉来又去。野田饱粟纵高飞,他年伫看栖琼树!

 

心魔看不大明白,但他读到最后一句时,却一拍大腿道:`好个[他年伫看栖琼树]!靠!你这秃驴,原来和道貌岸然的大魔头宋江如出一辙!他题的反诗[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脍炙人口,痛快淋漓啊!'

 

`哦?宋江何许人也?'

 

`宋江你都不知道?你以前不是认识张士诚府里那两个幕僚吗?就那施耐庵和罗贯中!噢!我明白了,他俩当时还没功夫写《水浒》,现在大概正在埋头苦写,大作也许还没问世。宋江,那可是他们笔下了不起的是非人物,他的志向和你差不多!'

 

`哦?宋江有何志向?'

 

`听着,他在诗里写道:[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快哉!快哉!'

 

`是吧?有仇必报!我猜,你跟施耐庵、罗贯中他们大概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学生,你的[他年伫看栖琼树]也很豪情满怀,只不过你比他们文明些,透着和尚的含蓄。但说归说,咱可不能总这么空想!你现在大病初愈,该做点实事了!'

 

`我能何为?觉林寺仅有我一席容身之地,并无半点可为之事也!'

 

`你在觉林寺是没有什么可做之事,人家能收容你已经是相当礼遇了,但咱不能就此被冷藏在这儿,咱要折腾折腾!上哪儿折腾去呢?…… 对!还找你恩师愚庵去!他不是在海云院吗?那也是个了不得的地方!'

 

`我去何为?'

 

`你还去傍(依附)他。我们打麻将管这叫傍家!因为他原本名声就响亮,又是如今官方认证的天下第一名僧宗泐的师祖,只有傍着他,宗泐发扬光大,咱们跟着沾光,宗泐发多大光,咱收多大效益,这叫水涨船高,不必咱亲自出马四处张扬…… '

 

`你不是让我等着瞧宗泐出事吗?'

 

`那也得十几年以后了,他现在正春风得意,咱以师叔身份正好借光借光借光!'

 

`此计甚妙!'

 

`妙可是妙,但你绝对不能再掺和朱元璋的事了!起码几年内不能掺和,咱有更大的事要做!咱得以云游四方为借口,熟悉各地地形,交通要塞,以及明碉暗堡。再运用你的丹青妙手,画成一幅幅锦绣河山图,为将来早作准备。啊!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抛开忧郁,忘掉那不如意,走出户外,让我们看云去!看—云—去!”

 

 

Source

 
 
 
 
Visited 2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