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南法风情的之禾卡纷花园,是上海的一个新晋网红地标,因为出众的颜值,来打卡的人络绎不绝。

7月14日,这座小花园里飘出了音乐声,单簧管、小号、小提琴的乐声此起彼伏,引得路人驻足,侧耳倾听,拍照留念。

今年,上海夏季音乐节再次策划了“全城交响”。7月6日-14日,在这座没有屋顶的城市音乐厅,音乐家们陆续走进上海的热门商圈、文化空间、街角花园等9个城市地标,为市民和游客创造13次与艺术偶遇的机会。

之禾卡纷花园 单簧管独奏

缤纷花园响起音乐之声

之禾卡纷花园位于徐汇区衡山路2号,有四栋小洋楼,以及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绿地花园,俨然一个隐于闹市的诗意桃源。

单簧管、小号、小提琴,三位演奏家分立小洋楼的窗口、阳台和花园的树下,伴着蝉鸣鸟叫,分别献上10分钟的独奏。

小号手张达在阳台吹响了三首“小甜品”:拉赫马尼诺夫《意大利波尔卡》《春潮》和马思内《沉思》。曲子短小,旋律悦耳,迅速抓住观众的耳朵。

“我们希望从这些更通俗、更接地气的作品入手,勾起大家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张达笑说,音乐家在户外演出身心更放松,观众也不用很认真地从头到尾听完,“只要能把他们带进音乐画面里一两分钟,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很满足了。”

之禾卡纷花园 长笛独奏

这座花园还流传着动人的音乐故事:1号楼是作曲家丁善德的故居。现场也因此埋了一个“彩蛋”,长笛乐手范佳颖轻轻推开故居的窗户,吹响了丁善德曾用钢琴首演的《牧童短笛》,为炎炎夏日送上一缕凉风。

80岁的袁先生跟着音乐家的脚步,不断转移视线,听得津津有味。他在德国工作过几年,后来又和太太去欧洲玩了十六七次,“户外音乐会在欧洲很常见,现在上海也越来越多了,让古典音乐走到大众中间,是很美好的一个趋势。”

袁先生是机械行业的高级工程师,在他看来,不管什么职业的人都可以走近、喜欢、享受古典音乐,“这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本能,贝多芬的音乐已经几百年了,你一听还是很感动,你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灵魂力量,这是不分国家、不分民族、不分宗教的。”

锦和越界·衡山路8号 童声小组合唱

当天,“全城交响”还走进了Plusone咖啡厅、Lululemon:前者位于武康路人流量最密集的街口,咖啡豆的烘焙香弥漫着很多人对上海的感官记忆;后者坐落于东平路,是年轻人扎堆的潮流聚集地,建筑上绘有大幅彩绘玻璃画,也和上海夏季音乐节今年的彩绘主视觉遥相呼应。

“我们既要考虑整体环境、建筑风貌,也要考察人流量,看看是否适合演出,否则便pass。”上海交响乐团教育拓展中心项目主管王君悦和小伙伴用双脚丈量土地,在徐汇区踩了十几个点,最终选出心仪之所。

宋庆龄文化空间 单簧管独奏

7月6日,“全城交响”从锦和越界·衡山路8号启程,途经宋庆龄文化空间,最终到达上海交响音乐厅·音乐大堂,在另一条城市风景线上,为市民和游客送上童声小组唱、手风琴独奏、单簧管独奏。

当天,王君悦发现,有三组观众从头跟到尾,一组是祖孙三代,一组是妈妈和女儿,还有一位中年大叔,而且每一次都比他们预先抵达演出地点。

“妈妈和女儿原本在买冰激凌,偶遇演出,马上拍下时间和路线图,一路跟下来。女孩一年级左右,最后一站演出三十多分钟,她一动不动,完全没有表现出不耐烦。”中年大叔也很有意思,已知路线的他提前在第一站蹲守,耐心等待着音乐人出现。

每一场音乐表演都围绕着所处场域的特质而展开,曲目量身定制,现场也不拉警戒线,“我们期望打造多元的、开放的、全民友好的艺术现场,让音乐自然融入城市街景,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王君悦说。

追梦园  铜管重奏

铜管小分队走进石库门

除了用音乐点亮徐汇区,黄浦区的多个文旅地标,也被纳入“全城交响”的艺术地图中。

从黄浦区图书馆、追梦园到新天地石库门街区、新天地时尚一期&二期,行进中的铜管、舞蹈雕塑、聚福合唱团快闪等轮流登场,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听觉、视觉的双重享受,也为生活送上一波波小惊喜。

新天地 行进中的铜管

7月10日,上海交响乐团小号首席夏非带领一支7人的铜管小分队,走进新天地,在弯弯绕绕的石库门里游走,边行进边奏乐,与路人欢乐互动。从《All of me》《Autumn leaves》到《There will never be another you》,当天的演出曲目以爵士经典为主。

74岁的陈先生家住附近,正端着相机捕捉街头风景,因为这场偶遇停下了脚步,忍不住将镜头对准音乐家们,一口气拍了几十张照片。一位戴着帽子、扎着小辫的打鼓姑娘,引人注目,也定格在他的相机里,“她挺可爱的,很会带动气氛,面部表情也丰富,所以盯着她拍了好几张。”

“很新鲜,很惊喜,流动的音乐给城市增加了新鲜血液,更有一种休闲、娱乐的氛围了。”陈先生感叹,音乐家们在这么热的天进行户外演出,实在不容易,精神可嘉,“我们年轻时休闲只能偶尔看看电影,现在的年轻人太幸福了,上海的文化艺术生活比以前丰富多了。”

新天地 舞蹈雕塑

游客们三五成群,跟着这支铜管小分队四处游走,三位戴着眼镜、穿着花衣的法国姑娘,笑得满脸灿烂。

姑娘们正处于25岁的花样年龄,作为医学交换生,正在瑞金医院实习,要在上海呆满五周时间。“街上的气氛太美好了,很开心,想跳舞!因为音乐,即使此刻下雨了,也感觉像晴天一样。”一位姑娘形容,上海有眼花缭乱的新兴事物,也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这种混合之美,让她们兴奋和着迷。

一支由近190名师生组成的美国青少年“青春同行”交流团,在新天地漫步时,也和这支铜管小分队不期而遇。

大家兴奋地围着乐队欢呼喝彩,塔科马山地中学11年级的学生朱利叶斯,拿出手机,追着乐队拍摄视频。“我自己也弹贝斯,这种街头演出太酷了!”他说,能在上海看到这样的演出实在开心,也希望未来能有机会了解更多的中国音乐、中国乐队。

新天地 聚福合唱团快闪

演出过程中,音乐家们也在战高温,汗水滴答,打湿了衣襟。“演出没有挑战,就是有一点热!”夏非擦了擦额头的汗笑说,平时,他们都是坐在音乐厅,穿着燕尾服、打着领带,用一种严肃的、正式的方式和观众见面,户外演出创造了一次彼此亲密互动的机会。

“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利去享受美好的音乐,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服务,也希望他们能度过一次开心的下午时光。”夏非性格天生外向,在这种场合演出更兴奋了,他也感谢上海交响乐团策划了“全城交响”,“我们需要和观众近距离地面对面。从他们的表情中看见欢笑、开心、手舞足蹈,我能感觉到我们真正用音乐取悦了他们、让他们获得了快乐,这是音乐工作者内心最渴望的事情。”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068911

Visited 2 times, 1 visit(s) today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

0 Comments
Most Voted
Newest Oldest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